"没想到物理公式能和毛笔书法产生联系!"一位同学在听完这堂特殊的物理课后兴奋地说。2025年9月23日,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北校区邀请中国地质大学董爱国教授带来《物理老师带您学书画》青少年科普课程,让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在笔墨丹青中领悟科学真谛。
董教授手持狼毫笔,在黑板上画出力学分析图:"笔锋与宣纸的摩擦力决定了线条质感,就像我们研究物体运动时的受力分析"。当演示兰花叶子画法时,他巧妙引入"波动原理",解释为何叶片的弧度变化符合正弦曲线规律。同学们惊讶地发现,郑板桥笔下的竹节"八字法"竟与机械结构的应力分布图惊人相似。
课程中,董教授如数家珍地展示八大名笔:从"湖笔之冠"的浙江善琏镇毛笔,到"华夏笔都"江西文港毛笔。当讲到四大名砚时,他特意带来一方端砚,让学生触摸"天然形成的鱼脑冻纹路"。有同学感慨:"原来砚台不仅是文具,更是凝聚地质演变的天然艺术品。"
大屏幕上依次展现宋元明清的经典竹画:文同"浓墨为面、淡墨为背"的《墨竹图》,郑板桥"一枝一叶总关情"的题画诗,董寿平笔下既有物理结构美又具文人风骨的墨竹。当董教授示范"雀爪"法画竹枝时,一位同学突然顿悟到:"老师,这分明是电路图的串联并联!"引发全场会心笑声。
"书画是看得见的国学,物理是摸得着的真理。"董教授在课后访谈中表示。夕阳西下时,阶梯教室里仍有许多学生围着董教授请教。一位同学正尝试用正交实验法调配墨色:"原来控制变量法不仅能做物理实验,还能画出五种墨色!"她的宣纸上,浓淡相间的竹叶正随风摇曳—这是科学思维与传统艺术碰撞出的奇妙火花。
本次青少年科普活动是八十中探索跨学科教学的重要实践,展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科融合的无限可能。董老师以其独特的"数理书画"视角,不仅传授了专业知识,更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文化自信。